中央级普通高校捐赠收入配比资金申报规定

作者:文章来源:教育发展基金会点击数:30更新时间:2018/08/15 10:18:43

     一、关于捐赠行为的限定

     1.合法性:捐赠应遵守法律、法规,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,不得附带任何政治目的及其他意识形态倾向。

     2.公益性:捐赠应坚持平等、自愿的原则,捐赠行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,捐赠资金不得用于与捐赠方有关的支出,不得限定受益人为具体个体。

     3.无偿性:捐赠应坚持无偿性的原则,捐赠方不得在经济利益、知识产权等方面要求回报或提出附加条件,捐建建筑物要求冠名以及适当的宣传除外。对于捐赠用途为教学科研及学科发展的项目,应在协议中明确科研成果或知识产权归属高校独享。

     二、关于捐赠方的限定

     对于拟申报配比项目的协议捐赠方和进账单捐赠方,有如下限定:

     1.企业法人:内地、港澳台及外国企业(中央高校全资拥有、控股、参股的企业除外);

     2.非企业法人:内地、港澳台及外国非企业法人(内地行政事业单位除外,港澳台参照执行);

     3.自然人:内地、港澳台及外国自然人。

     三、关于捐赠收入的限定

     高校申报的捐赠收入应为单笔到账金额在人民币10万元/1万元以上(含10万元/1万元,以单笔进账单为准)的货币资金。

     以下情况不安排配比资金:

     1.实物捐赠,如仪器设备、建筑物、书画等实物捐赠;

     2.股票、股权捐赠;

     3.留本基金产生的投资收益及利息等收入;

     4.经认定不符合配比条件的其他捐赠。

     四、关于捐赠受益方的限定

     捐赠受益方应为中央高校及其内设院、系、所、中心等组成部门或本校在校学生、教职工(含离退休)。

     以下情况(作为受益方)不安排配比资金:

     1.高校的附属中学、小学和幼儿园等附属单位;

     2.高校发起或合作成立的独立学院等其他法人;

     3.校外机构或个人(含已毕业离校的校友)。

     五、关于捐赠用途的限定

     中央高校申报的捐赠收入应用于以下用途:

     1.学生资助、奖励、创业就业、社团活动、社会实践等;

     2.教职工的资助、奖励和教师队伍建设等;

     3.校园基础建设,图书资料和仪器设备购置、基本办学条件改造等;

     4.校园科技文化体育活动等;

     5.教学科研及学科发展(须明确科研成果和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)等;

     6.非限定用途;

     7.经认定符合规定的其他用途。

     六、关于公益机构的限定

     中央高校应通过在内地民政部门登记设立的基金会接受捐赠。

     通过本校教育基金会捐赠的,以基金会到账为准;通过非本校教育基金会接受捐赠的,以高校财务处到账为准。

     七、关于申报材料完整性的限定

     每笔捐赠均需提供书面捐赠协议、进账单及其他补充材料。

     1.捐赠协议

     配比申报项目的捐赠协议应做到要素齐备、形式合规。

     要素齐备:捐赠协议中原则上应明确捐赠方、受赠方、捐赠金额、捐赠时间、捐赠方式、捐赠用途、协议有效期等内容并签字、盖章。

     形式合规:合作协议、框架协议、捐赠函等不予支持。

     与捐赠协议有关的材料也要申报,包括:补充协议,协议附件,协议中提及的与项目有关的管理办法、实施方案、章程等,外文协议相应的中文版协议,科研成果归属说明。

     2.进账单

     (1)人民币进账单。

     (2)结汇单:外币捐赠,需同时提供进账单和结汇单。

     (3)协议捐赠方与进账单捐赠方不一致说明:如果协议捐赠方与进账单捐赠方不一致的,需提供至少其中一方的书面说明。如已在协议或进账单(附言及备注)中说明情况,则无需提供。需要注意的是,进账单附言可不填,但如果填写务必做到客观真实。

     3.其他材料

     (1)境外非政府组织登记或备案证明材料:如协议捐赠方和进账单捐赠方其中任一方为境外非政府组织的,需提供在公安部门登记或备案的证明材料。

     (2)捐赠到账时间超过协议有效期的说明。